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知足常樂

  一早,騎著機車來到北辰市場~管制的號制好像只是一種裝置的通俗藝術~每天一定會出現在市場的大街上。但是淳樸無爭的縣民們卻視若無睹的"騎"著機車進進出出,總覺得會有危險~但又顯現出一種隨性的、草根的感覺。
這要在台灣老早被丟垃圾了吧!~我想!

  今天是88節感覺不出大家有要在市場採購回家慶祝的氣氛~!
  
  不知何時?~縣民也開始有了吃館子慶祝節慶的習慣!

  
  平常進傳統市場總是走走看看~當然今天也是走走看看,但是不同的是今天是有上課的壓力存在的。分析時令的產品~什麼多、什麼少、什麼原本不該出現卻又出現?走完一圈發現~原來澎湖的食除了台灣進口之外,是真的跟著時令在跑,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小農,賣著一點點的產品~一盤魚、幾顆嘉寶瓜、幾把青菜,那怕是通通賣掉也不到幾拾塊或幾百塊。是知足的心態還是永續(這....比較難吧!)或是夠用夠吃的想法?其實我並沒有勇氣蹲下去問~為什麼只賣這些東西?這樣賺的夠用嗎?這樣賺的夠吃嗎?因為現實的社會教會了我不能滿足~多還要更多,而大部份的人也都受教,所以野心越來越大,資源就越來越少~離題啦!北辰市場~一個充滿滿滿澎湖味的傳統市場,裡面幾乎可以找到你所嚮往的澎湖食品~濕的、乾的、炸的、炒的......有機會到澎湖玩的你其實北辰市場也是不錯的景點喔!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餌砲

姜太公釣魚~願著炸彈亂丟

在二次大戰期間,佔領澎湖的日軍~天才的想到了這樣的方法,用來騙美國大兵的炸彈,當年不知多少的飛行員真的受騙~附近的居民想必常常遭受到空襲吧!其實,當你來到餌砲面前,幾十年過去~依舊不減他餌砲的地位。也許從水泥上可以判讀他的年代~也許粗操的工法讓近看的我們感受不到那一份威脅,但是他依舊巨大,也許在未來的戰爭他在也不用上場,不過在過去他卻是一場大亂鬥的見證。






巨人!~布里阿雷歐



在唐‧吉柯德的小說裡~風車是揮舞著大棒子的巨人~布里阿雷歐。

他結束了唐‧吉柯德的幻想世界~

而位於中屯的巨人們,卻開啟了另一個新的世界~風力發電,當人類越趨進步也越趨末日。於是資源的消耗也越來越急速~尋找替代能源方案也越來越重要~風力發電是最為直接的方式~於是台電便於中屯雇用了八位巨人揮舞他們的棒子,好讓世界可以持續轉動~轉動持續。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生活博物館開館前夕圖集



生活博物館之建築

  現在的博物館建築,往往承載著表現博物館精神與目標的使命,在造型與語彙上為了突顯這樣的目的,常常會跳脫一般建築的思維,這使得博物館的建築顯得獨特,又有看頭,甚至超越了典藏的展品,成為觀眾參觀的重點。澎湖生活博物館建築,建築上雖沒有突出到蓋過展示的呈現,但是仍是很值得細細品味的。他是一座很大的一個建築,但用了澎湖傳統的建築語言,加上自然與文化的材料,呈現出樸實卻極具特色的風貌,座落在澎湖新生路的高點之上,遠遠的地方即可看到其波浪般的屋頂緩緩前推,像一種緩慢而不絕的力量,持續的在影響澎湖的土地,正如澎湖生活博館本身,除了直接的觀光意涵之外,其對於澎湖地方文化的記錄研究與再生,也將產生深遠而持續的影響。以下,我們仔細的看看澎湖生活博物館所表現出來,在建築上的特色為何!

  「馬背」曲線的烙印留下來!
 「馬背」是澎湖合院典範的建築形式,她渾實堅毅立於澎湖風島貧瘠的土地上,上面承接天,承受天候變化的考驗, 保護屋子裡澎湖的子孫,代代相傳,澎湖生活博物館把她的烙印留下來在入口的第一道牆上,永久留存。 「眾星」爬上馬背屋頂,太陽、月亮都上 來! 「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老人家常這麼說,澎湖海天遼闊,空氣清新,她的夜空是觀星最棒的地方,農忙漁閒之餘,澎湖人常在星空下聊天,然 後睡著。所以要把「眾星」、太陽、月亮都請到入口第一道牆上的天空,讓「馬背」烙印的上方有象徵天上群星的光點,仔細一看,光點裏面還有一隻隻小海豚跳躍 其中,是天空與海洋的對話。

  澎湖生活博物館的屋頂形狀,象徵「飄揚的風」和「襲捲的浪」,表示澎湖人在極富挑戰性,甚至極惡劣的環境下, 仍要而且必須能生存,讓生活綿延下去。就像「狂風駭浪」般飄揚襲捲的曲線,看來氣勢隆隆。而在它下方的整個生活博物館內載的澎湖生活展示也都正在內部安然 的發生。在這種屋頂的環境之下,「馬背」屋宇的文化仍深烙人心,所有澎湖人生活的艱辛與歡樂都照常上演。並期望這一切能與在地及外地來的友人分享。
  澎湖生活博物館外牆肌膚十足的澎湖味,採用澎湖地區的貝殼砂鑲上獨特的天人菊陶磚,當然(石老石古)石與岩武岩也都未缺席,澎湖自然環境肌理也妝點 在建築上。

澎湖生活博物館與孔廟互為好鄰居,二者中間我們規劃一個開放庭園空間,可以讓民眾的活動互相交集並彼此延伸,同時傳承文石書院 文風教育的使命。